目前分類:樂活人生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學校發生確診停課,家長陪同隔離,防疫險理不理賠

  1. 家長陪同隔離,防疫險不賠!怎麼辦 ?
  2. 防疫險理賠須知 - 隔離補償 ?
  3. 保險公司有給這個新冠肺炎關慰問關懷金的,但大多限制是保戶才有
  4. 沒買到防疫險怎麼辦!?
  5. 學校發生確診停課,家長陪同隔離,防疫險理不理賠
  6. 現在還有疫苗險嗎
  7. 家長陪同隔離,防疫險不賠!怎麼辦

#保險姊姊答 #防疫險   #insurance #理賠 #理賠小教室 #學生 #家長#隔離#居家照顧 

壽險、產險、防疫險、團險保險好複雜?沒關係,保險姊姊幫你答,有問題歡迎提問

專長各項保險理賠、勞保等制度性保險 預留稅源遺贈稅等稅務規劃,

若有旅平險/車險/意外險相關需求,歡迎線上投保(請點擊連結線上投保網站)

保險姊姊答 https://vt.tiktok.com/ZSdHB6eTb/

 

文章標籤

Philipp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區藥局藥師陳宜萱示範防蚊液的正確使用方法:勿直接噴灑在幼童身上、事後須用肥皂水卸除。(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社區藥局藥師陳宜萱示範防蚊液的正確使用方法:勿直接噴灑在幼童身上、事後須用肥皂水卸除。(photo by 林亭妤/台灣醒報)

【台灣醒報記者林亭妤台北報導】「防蚊液應該先噴在成人手上,再用手均勻塗抹在幼童皮膚,勿直接對小孩噴灑。」夏天蚊子大軍侵襲,社區藥局藥師陳宜萱8日表示,小孩子皮膚較敏感,不能直接將防蚊液噴在孩童身上。此外,噴灑防蚊液需距離皮膚10~15公分的距離、慢速輕噴,清洗時以肥皂和清水卸除乾淨。

「防曬乳可以和防蚊液一起使用。」社區藥局藥師陳宜萱8日在食藥署記者會上表示,夏季高溫又多蚊,社區藥師常被民眾詢問防蚊液使用頻率、能不能合併防曬乳使用等。她解釋,使用順序應為先塗抹防曬乳液,隔10~15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以降低對皮膚的刺激性。

「以一瓶防蚊液含12% 有效成分(DEET)為例,每隔4小時就要補噴一次。」陳宜萱指出,經認證有效的防蚊產品是含diethyltoluamide(DEET)成分的產品,但防蚊液依有效成分(DEET)的含量高低不同,保護效力也有差距。基本上只要遇到身邊有蚊子圍繞時,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立即噴灑。

「防蚊液應避免噴在黏膜、傷口附近。」社區藥局藥師古博仁表示,防蚊液要避免直接噴觸到眼部、口部或傷口等黏膜部位,以裸露在外的肢體部位為主即可。陳宜萱特別指出,若是穿合成纖維衣物,盡量不要直接噴灑在衣物之上,因為合成纖維材質中的嫘縈,可能會和防蚊液中的防蚊成分DEET發生化學作用,進而導致衣物破裂,「但那需要很大的劑量,只提醒民眾要小心注意。」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60608-DiMz

Philipp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自己,依自己的想法,去完成自己的夢想,不要因為別人說了什麼,就要放棄這些東西,要堅持下去。」

講這句話的人,是旅美棒球投手王建民。

我生平對運動絲毫不感興趣,但活到今天,只有兩個人讓我感到佩服不已。

一個是林書豪,2012年在全球掀起Linsanity,我還為他寫了好幾本職場激勵書,把NBA籃球場的競爭改編成職場故事,鼓勵年輕人再接再厲,不要因為挫折而放棄自己的理想。(不過那一系列的書都賣完,絕版了,只剩一本教養書還有賣。)

今天,第二個讓我崇拜的英雄出現了,這個人叫王建民。

其實,我對棒球一點都不懂,對伸卡球是什麼,也一知半解,只知道這種球很容易被打擊者打成滾地球,然後就莫名其妙,打者就被封殺在一壘壘包前了。

對投手來說,伸卡球不用費力去三振對方,因此比較輕鬆。

對打者來說,以為輕易打到一顆好球了,但其實是上了對手的大當。

運動如果像職場競爭,只能說,競爭是很殘酷的,一個公司最終只有一個人會升上來當總經理,其他沒拿到高位者,就會是輸家。

面對這樣優勝劣敗的淘汰戰,王建民讓人感到詫異與佩服的地方是,他可以熱時被人捧上天,冷時被人遺忘在角落,而他自己卻不管冷、不管熱,只管自己把球投好、投滿,根本不活在他人的世界裡!

這真是難上加難、呆若木雞的境界啊!

王建民今年已經36歲了,對職業運動選手來說,有點嫌老了,但十年前,他可是洋基王牌投手---2005年首度站上大聯盟投手丘,2006-2007年共拿下38勝。

但2008年他腳部受傷,2009年肩膀受傷,職業生涯開始受挫。

2013年以後,王建民就沒在大聯盟出賽過,2014到2015年賽季又轉到3A和獨立聯盟發展,力拚東山再起。

當後來人們一直在談論陳偉殷時,我對王建民一直感到惋惜。正是因為我對棒球懂得不多,因此我更可以從眼角掃過的運動新聞標題密度,看出王建民這三個字如何從一路熱到火山口,又一路冷到北極圈的兩極化慘狀。

如今,不知道為了什麼,這座北極死火山又再度爆發了,媒體記者再度揹起鎂光燈爭相趕來北極看奇蹟。

但王建民回答媒體詢問的態度很冷靜,他說,「其實沒有興奮,應該說有點不真實,不曉得這一天會這麼快,進到(皇家隊)25人名單。」

美國職棒大聯盟堪薩斯市皇家隊是上季世界大賽冠軍,外電報導指出,隊中強投如林,25人名單中的12位投手各有所長,具各式比賽經驗,但總教練約斯特(Ned Yost)似乎慧眼獨具,能看出建仔在皇家隊中的定位。

「王建民是很棒的人,我很喜歡坐下來和他聊天,他是驚人的競爭者,有他在讓皇家的牛棚更好。」約斯特在記者會中如此評論重回大聯盟的王建民。

乍看之下,這是一個努力的人終於碰到貴人的激勵故事,但實際上應該不是這樣。

王建民的復健師蘇利文(Randy Sullivan)接受記者的郵電採訪時,透漏了玄機。他說,從未遇見過這麼謙虛又激勵人心的大聯盟球員,他以全然投入、自我鞭策以及向著標竿直跑的精神,認真執行復健訓練,並達成重返大聯盟的成果。

蘇利文並回憶,他曾問王建民,為什麼要重返大聯盟?王建民告訴他,因每個人都覺得他辦不到,他就是要讓他們看看他可以。

對,就是要讓人們看見「我可以」這三個字,王建民付出了生命,堅持到底,終於成功達成目標。

我不曉得您一生當中,有沒有一件你很想做,又被人們覺得不可能辦到的事?

如果有,這真是絕大的幸運,因為這首先必須是一件你非常熱愛且決定投入畢生心血去完成的事情;其次,它必須困難重重,被人們認為絕無可能的事情。

對我來說,我想要到全世界各地舉辦公益的財富講座,讓更多人認識真實的財富與財富規劃流程,也被很多人認為很傻;但更傻的是,我還想在有生之年因此而贏得一座諾貝爾和平獎盃。

乍聽很可笑,但我也一路走來,到處演講將近十年而沒有中斷了。

看見王建民這三個字再度攻占台灣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我也要大聲說:「做自己,依自己的想法,去完成自己的夢想,不要因為別人說了什麼,就要放棄這些東西,要堅持下去!」

希望與內心有夢的人,一起互勉之!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columns/view/52314

Philipp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洋理工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負責人陳博士表示,人文社會領域的機器人講求貼近人性,需要納入更多個案研究及長期分析。(photo by Robin Zebrowski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南洋理工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負責人陳博士表示,人文社會領域的機器人講求貼近人性,需要納入更多個案研究及長期分析。(photo by Robin Zebrowski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黃捷綜合報導】機器人正走向全功能!機器人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也成了少子化時代各國勞動人力短缺的救星。除了能夠寫新聞稿、上菜收盤子、配藥發藥,最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最新研發的機器人。還能教課呢!

「由機器人授課,老師就更有餘裕處理學生的個人狀況,顧及學生的個別需求了。」南洋理工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樂觀地表示,透過這些設定好課程系統的機器人,低年級孩童就可以藉此打穩基礎,在第一時間獲得教學上的幫助。

不只學童可以用按鍵和機器人互動,老師也能因此受惠。該款機器人具錄音功能,老師可以錄下口頭講授的內容,讓需要的孩童重複播放學習。不過也有老師對此感到困擾「跟不上日新月異的科技,無法跟機器人助教溝通。」

另外,當地一家婦幼醫院也開始使用自動配藥的機器人,藥房機器人會數藥、選藥、分裝藥品,也會為藥品貼上標籤,替藥師省去不少時間。

南洋理工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負責人陳博士表示,許多企業看好機器人無限的發展潛力,紛紛找上門來尋求合作。但他指出,機器人要走進各行各業,需要的電腦系統差很多,例如製造業講求高生產力,機器人就會朝效率目標改良,但人文社會領域的機器人講求貼近人性,就更需要納入更多個案研究及長期分析。

在機器人助教之前,科技公司Techmetics曾推出機器人服務生泰奇,泰奇禁得起高工時的勞動,他可以送餐,也能替客人提行李。該公司的執行長表示,他們的目標是讓技術性低、替代率高的工作由機器人代勞,「這對人類是一大福音。」他認為,人類脫離這些耗損身心的勞動,可以更專注在激發生產力的工作上。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60119-qZt0

Philipp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電腦玩物這一系列年終整理術的總論中([年終整理術1] 應對網路時代,數位斷捨離七條新法則)提到:「斷捨離的核心不是清理,而是建立一條最直覺舒適、最大回饋價值(整合)的流程。」

斷捨離的整理目的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做最有意義的事」。

所以來到第二篇:手機的整理、手機的斷捨離計劃,我要談的也不是一般討論裡所謂的斷絕與手機的來往、讓自己一個禮拜不使用手機這種事情。相反的,我要談的是如何在手機內部適度的斷捨離後,我們可以發揮行動科技、雲端網路最大的價值,甚至能因此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讓我們在成長路上加速前進。

而這也就像我最常說的,工具性的清理、優化雖然可以加快我們幾秒鐘的時間,但是如果我們達成的是一整天「工作流程」的精簡與整理,那麼加快的可能是好幾個小時、好幾天的時間。

延伸閱讀相關文章:

0. 手機年終整理,我的三大原則

我的手機年終整理、行動工作流程的精簡,有三個主要精神:

  1. 新的一年裡,「選擇」、「決定」我在行動裝置上想要採取的「最有意義行動」是什麼?
  2. 「簡單能把握」、「現在用得到」重新出發,不用害怕「現在」刪掉 App ,因為「未來」隨時可以雲端安裝回來。
  3. 反思過去這一年,我在手機上曾經感受過的干擾是什麼,嘗試「去掉這些阻礙」。

這些原則的討論,則可以參考這系列文章的前一篇:「[年終整理術1] 應對網路時代,數位斷捨離七條新法則」。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接下來的一年中,我們一定還會接觸到許多新的工具、感興趣的服務、新遭遇的問題、增加的需求,也就是我們的行動裝置一定又會開始慢慢的愈裝愈多 App ,開始不斷修改工作方法。

也正因為如此,在 2015 年終,我們更應該先根據這一年來的經驗,用手機斷捨離計劃,精簡到最核心需求,找到並確定這一年來學會的最佳工作方法,然後以輕鬆且保留空間的姿態,迎接下一年的各種新鮮事物的載入。

這是我對年終整理的想像。

1. 聚焦第一主動需要:選擇自己使用手機最想要的核心價值

下面,就讓我來分享自己做「手機年終整理」時實際的步驟、想法與結果,我用我自己的具體案例做分享,這就表示你不需要套用「我的結果」,因為每個人對行動工作的定義和需求不同,但是或許我們可以交流「斷捨離的想法」、「年終整理的方法」,然後你就能找到屬於你獨一無二的結果。

在實作上,前兩週我開始做手機年終整理時,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要刪掉哪些 App ,而是我先去確定一件事情:

過去這一年來,智慧型手機對我來說最有價值的地方是什麼?

「價值」是比有用、有趣更重要的一層思考,表示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會帶給我實質的回饋,也會同時帶給我精神上的滿足。

那麼手機上進行的哪一件事情對我來說最有價值呢?相信電腦玩物的讀者一定也都可以幫我回答,那就是在手機上「做筆記、查筆記」這件事情了。

「做筆記」是我的「第一主動需要」,也就是我所選擇與決定要去做的最有意義的行動,所以接下來所有的整理與精簡,都應該要以能夠更好的做筆記為目標。

實作上,我刪除了所有 Widget ,只保留唯一一個 Evernote 桌面筆記小工具,讓我可以快速打開最近使用的筆記。另外我讓桌面沒有其他 App ,只有 Evernote 裡目前最重要的幾則筆記超連結,讓我一打開手機就能快速開始做最重要的筆記,這樣就把手機用途精簡並聚焦在對我最有價值的事情上。

 

2. 突顯第二主動需要:反省每日時間安排,建立我一定要的核心流程

在選擇手機上「最有價值」的事時只能選一件事嗎?對我來說,最好只選一件事,要不然怎麼能稱為最有價值?而如果一個人有 100 分的力量,那麼是把 100 分的力量都花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好?還是各花 50 分到兩件有價值的事情上好?或許沒有標準答案,但我選擇前者。

不過現實中,我們當然還會有其他有用的事情要在手機上做,我稱為這是第二主動需要。

所以第二步我會回想自己每一日的安排,找出日常生活、工作裡真的對我有用的環節,而且是我「之前真的已經這樣去做」的環節(這一點很重要),他們包含了:

我反思自己過去這一年來實際已經在執行的各種手機行動裡,對我很有用的三件事情就是:利用零碎時間閱讀資訊、安排時間管理計劃與記錄生活。

尋找「第二主動需要」的時候也不要貪多,而是應該從「真的已經在做的事情」裡挑出「真的有用的事情」,所以我把上面三個行動的主要 App 擺放到手機桌面下方的 Dock ,讓自己隨時可以行動。

唯一增加的是我平常用來跟老婆一起家庭記帳的「 Google 試算表雲端記帳」捷徑。

3. 保留被動需要:但只有百分百需要才是有用

前面特別說到「主動需要」,那就表示還有「被動需要」,但是主動應該要優先,因為主動需要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也就是我們對自己生活的主導!

所以可以從前面的圖片中發現,在手機斷捨離整理後,我的手機桌面「一定只剩下主動需要」的內容,這樣我們的生活就不會被額外的東西干擾,並且還能在桌面上一直提醒自己什麼是最有意義的行動。

而什麼是被動需要呢?通常那是一些我不選擇但我也一定要用到的功能,例如翻譯軟體、計算機、即時通,或是像我工作上要用到的手機螢幕投影等 App ,這些 App 我把他們放到 Android 手機的程式集中,如果是 iPhone 的朋友可以收到資料夾裡。

**
因為被動需要不用一直看到,反正有需要時一定會記得去打開,而且他們可能不是一直需要,所以放到第二層選單,隔離干擾**。在我的實作中,他們像是:

保留或刪除被動需求 App 時,我的一個核心準則是:

那些不確定是不是要用,但是我可以選擇不要用的東西是什麼?如果這個被動需要有用,但我有選擇不要使用他的空間,那我就會把他刪除。

例如我介紹過的很多修圖 App ,在這一次整理中我就將他們全部刪除,因為這些被動需要雖然有用,但如果我選擇不要用也不會怎麼樣,甚至可能讓我少花一點時間,更專注在拍照分享體驗上。

而這樣整理後,我發現自己安裝的 App 數量減少,不僅進入 App 程式集更容易找到重要 App ,手機的空間與速度也自然就清理出來了,甚至有加速效果。

4. 刪除可以整合功能與用途的 App

在進行手機斷捨離的整理中,先建立起我真正想要的手機工作流程後,當然就是開始刪除 App 的動作,基本上除了前面三個步驟建立起來的 App 清單外,都是可以刪除的。

而為了讓刪除進行得更徹底,我還會去思考這些 App 的用途與功能可不可以整合,如果可以整合,我就會整合到某一個最適合的 App 中,然後先把其他 App 都刪除。

反正之後真的有需要還可以隨時安裝回來:

但當我們從最精簡的方法開始,我們可以先體驗到是不是最精簡就能滿足需求,而常常事實就是這樣,只是我們沒有發現。

例如可以記錄時間安排、待辦清單的工具很多,但既然現在「Google 日曆 App 全新待辦事項清單的 7 大特色解析」,所以我決定把待辦清單的功能也交給 Google 日曆 App 做,這樣我就暫時先不用安裝其他時間管理工具,一個 Google 日曆就能搞定。

5. 刪掉刻意使用的 App,刪掉會干擾的 App,刪掉今年還沒養成習慣的 App,刪掉因為付費才想保留的App

還有其他的可能性會讓我們在手機斷捨離整理時「捨不得刪掉某些 App 」,但是這些 App 其實都應該刪除,等到未來真的有需要,再思考到底要不要安裝:

刪掉刻意使用的 App:有些 App 功能看起來很棒,我也把他們安裝到手機中,但是經過實際反省發現我根本不會打開來用,真的打開來用的時候也是「刻意去用」,不是順其自然的,例如很棒的掃描 App Office Lens 。 

刪掉會干擾操作的 App:有些 App 功能強大,但對我的工作流程實際上干擾多於幫助,例如Whoscall 雖然好用,但我的習慣是根本很少接起電話,而 Whoscall 許多的通知對我反而是額外干擾。 

刪掉今年還沒養成習慣的 App:我之前安裝了番茄土豆 App 想要增加一個新的時間管理習慣,但時間久了慢慢發現有一搭沒一搭的操作,既然這樣,不如先刪掉,不要保留那些「只是想要做,但根本沒有做」的 App 。 

刪掉因為付費才想保留的 App:當然,既然我都付費了,即使現在漸漸不用還是想保留,但這一次我下定決心,把他們全部刪掉。

你要刪掉的東西一定跟我不一樣,但是方法是一樣的,那就是先移除那些「只是我想用的」 App,覺得自己想用、希望自己去用,這些是很好的計劃,但年終的整理需要的不一定是更多的計劃,而是「把今年已經做到的做得更好」。

6. 只保留一個遊戲 App 

很多朋友喜歡我在電腦玩物介紹的各種遊戲 App ,其中很多我也捨不得刪掉,總覺得放著有時間一定會玩,但實際上根本沒時間。

當然好遊戲是很棒的休閒放鬆,所以讓我們在手機上只保留一個你現在最想玩的遊戲 App ,因為你的零碎時間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要做,真的可以玩遊戲的次數其實不多。

而且,其他好遊戲就讓他們留在你的清單中,留在電腦玩物的介紹裡,等到我們完成一個遊戲,再繼續進行下一個遊戲就好了。

7. 試試看如果不要這樣,那會如何?

我覺得還可以試試看這樣的嘗試:我在這次年終整理裡把之前常常推薦的「我的 Android 一頁流:高效率行動工作桌面設計分享」 action launcher 刪除了。

為什麼?不是他不好用了,我其實還是每天都用他設計的各種桌面巧思,但是,我想告訴自己:如果打破一直這樣做的方法,嘗試一個更原始精簡的方法,會不會比較好呢?

如果沒有真的嘗試一段時間,我們不會知道,而當我們習慣被各種額外功能所制約時,我們說不定會忘記其實原始的方法就很好,有沒有可能我們只是在「多做工」呢?

我也一樣沒有標準答案,但是我決定在這次手機斷捨離整理中,嘗試拋下大多數功能,嘗試看看如果不要這樣,回到原始方法,說不定意想不到的也很好用。

8. 區分電腦與手機的不同使用情境

另外一個手機斷捨離整理的思考點是:哪些是給電腦做比較好的?哪些是交給手機做比較好的?

例如我在手機上刪除的 Feedly App ,不是因為我不用 Feedly 看新聞了,而是我決定要回到電腦上才要用 Feedly 看新聞,在大量的 RSS 資訊中,電腦比較有利於我整理,我何必捨棄舒適的環境,而要在不方便的環境裡花更多時間與精神去做同樣的事情?

更何況手機上有更適合的 Flipboard 可以解決零碎時間接收關鍵資訊的需求了。

所以像是 Office App 雖然超級好用,但我也從手機上移除,因為我要告訴自己,在手機上想去編輯文件怎麼樣都不方便,不要讓自己被手機制約,給自己工作與生活一些適當的分配安排

9. 關閉額外的提醒與提示

最後,就像我在「Chrome 取代 Facebook 雙App 實測一個月的省電心得」一文裡提到的,我現在使用 Chrome 來取代 Facebook、臉書即時通等 App ,一個原因是前面說的整合斷捨離,另外一個原因是隔絕干擾提示。

我反思自己這一年手機的使用,覺得太多干擾提示,阻礙了我在手機上進行主動需要活動的流程,常常一個即時通干擾就讓我從生活上分心。

所以在這次手機斷捨離整理中,我甚至很極端的把 LINE 與郵件的通知都完全關閉,因為我告訴自己,就讓我每隔幾個小時去看一下有沒有新通知即可,但不要讓這些 App 反過來通知我,變成我的主宰。

以上,就是我在這一系列年終整理中的第二篇心得,提供大家討論,這是我的整理結果,我也想聽聽看大家如果這樣整理後,有沒有不同的結果與想法。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columns/view/51791

Philipp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大家可能有聽到一個說法:「組織中既然有這麼多不同能力的人才。領導人在決策前應該讓大家都能參與討論。請每個人提供寶貴意見,如此才能避免盲點、並確保每次的決策都是最佳決策。」

很遺憾。
我一直覺得這是一種錯誤的概念。

因為一個組織如果總是以這種方式運作,那除了充滿混亂與衝突以外,恐怕不會有第二個結果。畢竟集體決策雖然有腦力激盪的效果,但其實有個另外不為人知的副作用,就是社會心理學談到「群性虛耗」(Social loafing) 的問題。

所謂群性虛耗,指的昰1+1小於2的現象。一般人常常認為人數多了,能力與決策應會隨著人數增加而增加。但實際上通常結果是「剛好相反」。

背後的成因在於:當一個人做全部決策時,雖然他享有過高權力,但他也擔負完全責任。所以他在決策上,會盡一切力量小心,也會努力促成事情發生。

可是當決策者超過一個人時,每個人的責任感會隨著決策成員的增加而大幅下降,更會把「執行」認為是別人的責任。而這種每個人對成敗責任感覺稀薄的現象叫責任稀釋(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所謂三個和尚沒水喝就是這意思。而這現象將隨著人數越多,狀況則越糟。

以社會議題來看就最明顯。

人們對於社會議題的決策(如二代健保、房屋政策、經濟政策)雖然都罵得要死,可是卻幾乎很少人覺得那跟自己有關。但追本溯源,民意代表與官員也是間接透過多數選票產生的,所以決策跟自己也有連動性不是嗎?但看到此文的讀者,誰會覺得國家狀況跟自己有任何責任呢?一定都覺得,那是「別人」的責任 (包含我在內)。這就是責任稀釋最明顯的例子。

此外,當群體數量上升時,各自對於事件的「自願參與度」也會下降。比方說捐錢做公益或是公民投票上就是如此。當母數越大時,大家越會認為自己有沒有都沒差,也就越沒有參與意願。人人心裡會想說:「反正多我一票、少我一票,還不都一樣嗎?」熱情就消散了。所以當組織龐大,透過集體決策,不但稀薄了大家責任感,更會扼殺「自願」參與某些事情的認同感。

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害處,則在於集體決策更可能導致決策衝突的風險。

大家都在會議上各抒己見後,自然認為既然你要我發言,最終決策就應該考量到我的意見。可是人數越多,看法一定越紛歧。那最終決策,必然不會是一個所有人都滿意的答案。

比方說,若是個少數服從多數的結果,那屈居少數的那群人必然不滿意。如果是個協商的決策,則可能是人人都妥協削足適履的答案。那這種結果更慘,因為每個人對那方案都有一部分的不滿意,最後其實就是人人都不滿意。

換言之,認為發了言但意見沒被認同的那群人,不會因為有參與決策而更喜歡這結果,反而更有可能因為意見不被採納而抵制決議。

這尤其經驗不足的團隊成員身上最明顯。有時候這些成員並非從營運全貌的角度思考,往往只就技術可行性、各自興趣、或是技術的絢麗度來提出他們的看法。可是做為一個決策者,得平衡的考量很多其他因素。這時候若一開始有請他們參與會議,讓他們提了建議,但最後若是不採行或甚至否決這些意見時,往往會造成他們的心理傷害。更可能讓他們產生負面情緒,並敵視後面所有的指令。

但有意思的是,如果一開始他們沒有機會表達意見,只是單純接受指令執行同一個工作時,敵對心反而未必會出現。這時候,雖然同樣他不完全認同或喜歡這指令,但因為沒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不會有「意見沒被採納的怨懟」,所以倒還能平心靜氣地執行指令。

好吧,那對抗群性虛耗,到底有甚麼好方法呢?
我建議可在決策議題上,盡量考慮到下面這三點:

1. 責任需明確

責任明確指的是說「每個工作都要有個明確的負責人」。他/她必須要授權可以獨立決策,當然也可以另外找人支援、或是聽取其他人的意見。但是最終責任成敗,必須很明確的在他/她身上。別人若不是這項工作的負責人,那就得完全遵照他/她的決議。

比方說外科手術就是這樣,執刀醫生是負責人,其他更有經驗的人若只是副手,也只是聽命行事。 而不可能在手術中彼此爭執起來。

若沒有一個明確的負責人,卻又搞出一堆人共同決議,那大家都會傾向僅對問題各自表述,但是誰也不覺得該負責解決問題,這就會讓組織混亂起來。可是一旦一開始就有明確的負責人,且這人得負責問題成敗時,他就會有處理議題的積極性。

雖然獨斷裁量可能有人會不開心,但別忘了,怎麼做都會有人不開心,兩害取其輕,還不如獨斷裁量的好。畢竟最終而言,問題能處理絕對比大家開心更重要。

2. 責任需等同權力

可是安排工作的負責人也有學問,並非隨便找個菜鳥出來負責就行。如果你要讓一個組織穩定成長,你就得讓位置對的人負責對應的工作。若責任跟他的職位不對等時,那一樣只會造成後續混亂。

比方說公司想做內部流程改造。可是高階主管誰也不想出頭當壞人,所以指派一個新來、位階又低的人當PM。那可想像,最後必定難有甚麼改變。原因很簡單,當這沒有權力的人要負責任時,他其實根本無法做出任何有影響力的決策。開會時,大老們在會議上各自表述,代表有盡責任,但真正執行面可能就不配合。這樣事情自然不能往順利的方向走。

更糟的是,當團隊看到該擔負責任的人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的人就會增加,反抗力道也會增強。這時候,群性虛耗將是必然的結果。這也是很多組織改革流於口號的原因,因為一開始配置一個責任不等同權力的人,那自然只能得到空忙一場的結果。

真要多人參與時,別讓決議者太龐大

當然,有時候還是必須要集思廣益。這時候,請小心不要讓這「集體」太大。除了負責人以外,僅找幾個非常懂這議題的人一起商量才是最有效率的。至於如果需要基層的建議,也僅找幾個成熟度高、且眼界夠的人來諮詢即可。

最重要的是,這工作的負責人還是要親自做出最後的決議。

至於如果是爭議很大、或是情況危急的議題,則盡量不要透過表決或是投票。在這種時候,「獨裁決策」其實是最能穩定人心的方法。這是因為狀態爭議性高或是狀況緊急時,大部分人其實是無助且徬徨的。

與其希望表達自己的看法,大部分的人這時會更希望躲在一個大的體系下面 - 有人給明確的指令,讓他做好被交付的任務就好。何況這時候也常沒時間徵詢不同人的意見,大家能快速一條鞭的把指令做好,往往更重要。

這也是一些注重效率的團隊中,分工很明確––「命令者跟執行者」切割得非常清楚。你不會在手術台上,看到主刀醫生徵詢每個人的意見。你不會在飛機上看到機長在亂流中還去詢問每個空服員意見。廚師在晚餐忙碌時間,也不會去叫餐廳每個成員來試試湯的鹹度。

所以,你執行一個專案、營運一個部門、甚至經營一家公司時也一樣,負責人就得擔負責任,並得很小心避免群性虛耗的心理問題。

結論

我們當然都希望人才能在對的位置上發揮長才。可是這不表示發揮長才得透過集體決策才能達成。相反的,過度依賴集體決策反而只會模糊了團隊的責任感、降低大加自主性、並增加因意見不被採納而埋怨的可能性。

所以,做為一個領導人(無論是PM或是CEO),該小心設計組織結構,把有能力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並給予他足夠的責任與權利,這樣才是真正能讓有能力的人發揮價值之法。 組織也只有這樣才會被導向一個穩定、且有效益的方向。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columns/view/50174

Philipp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明每個人每天都是24小時,為什麼我總是覺得時間很緊迫?但有些人卻過得很從容?」你是否曾在下班時間看著同事一個一個揹著包包離開,而你還有很多未完成的待辦事項,不得不加班處理時,心生這樣的疑惑?

雖然如此,你還是認命的在辦公室裡,完成一件又一件的工作。但是過程中,你感到時間壓力不斷增加,並未因為事情減少而如釋重負,時不時就會嘆一口氣。

究竟「時間壓力」是怎麼產生的?

會感到時間壓力,是因為把時間看得太有價值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伊麗莎白‧鄧恩(Elizabeth Dunn)某次從工作的地方騎自行車前往健身房和朋友會面的途中,因為已經遲到而猛踩踏板,不慎在轉彎時碰到一顆碎石頭摔倒。她於是思考「為什麼人們會感覺那麼有時間壓力?」

這個疑問或許可以從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教授桑福德‧德沃(sanford deVoe)和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商學院教授傑佛瑞‧菲佛(Jeffrey Pfeffer)所做的一個實驗,獲得一個合理的解釋。

實驗內容如下:

他們要求128位大學生報告他們的銀行存款總額。所有學生都使用11格量尺回答這個問題。其中有一半的學生使用的量尺間隔是50美元,範圍從0到50美元,一直到500美元以上;另一半量尺間隔則大增許多,從0到500美元開始,一直到超過4000美元以上。

大部分使用50美元間隔的大學生,圈選的是接近量尺頂部的數字,這使得他們自我感覺相當寬裕。這看似微不足道的操弄,導致他們覺得自己時間很趕、壓力很大。光是感覺寬裕就會讓學生體驗到如同真正有錢人的時間壓力。
實驗量尺
德沃和菲佛認為,隨著時間變得愈來愈值錢,時間更被視為稀有資源。而稀少性和價值被視為連體嬰;當資源稀少時,會更有價值。所以當我們的時間變得更有價值,就會覺得好像更缺少時間。因此,他們主張就算只是感覺自己寬裕,也足以產生時間壓力感。

如果時間稀少的感覺是由於感受到時間非常有價值,減少這種壓力的最好辦法之一就是放下時間。放下時間來幫助其他人,實際上可以緩解時間的壓力感。就像美國家庭裝飾品與建材零售商家得寶(Home Depot)提供員工自願花時間幫助別人的機會,有助於減少時間壓力和倦怠感。

所以,下次感到時間壓力很大的時候,不妨試著逼自己轉個彎、繞個路,把速度放慢一點。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0822

Philipp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貨大多都想掌握烹飪技能,想吃什麼自己隨時搞定。但可惜我們這一代甚少有機會下廚,每次去廚房想要幫忙卻因為笨手笨腳總是被趕出來。而以下這十二款廚房小工具簡直是手殘星人的救星!有了它們,無論是沙拉、前菜、主菜、甜品和輕食都變得So easy。

1.全自動熱香餅機
看著一塊塊香甜的熱香餅掉下來,好想立刻倒一堆冰淇淋、奶油、糖霜然後大吃一頓。

2.雞蛋切丁器
切好厚度均一漂亮的水煮蛋,做沙拉、三明治都方便許多。

3. 3D拉花藝術槍
朋友來的時候給他們做一杯3D立體拉花咖啡,肯定讓他們大吃一驚。

 

 

4.全自動迷你甜甜圈機
一口一個的甜甜圈,下午茶必備點心

5.鬆餅機
輕鬆享受貴婦悠閒生活

6.披薩盒烤箱
雖然只能用來烤披薩,但特別的造型實在太吸引了

7.焦糖蘋果製造機
香甜的焦糖蘋果沾上圓盤上的糖果簡直是太棒了

8.太陽蛋模具
讓你煎出真正的太陽蛋,每個早晨都是good morning

9.便捷薯條切條器
粗細均一的薯條,輕鬆控制火喉做出金黃好滋味

10.墨西哥卷餅機
party必備,做出異國風味又能飽肚的小食

11.十個雞蛋蒸蛋器
大份量沙拉零難度

12.桌上製冰器
隨時享用美味冰品

看完這些方便的創意廚房小工具,有沒有讓你心中那團要學好烹飪的火再度燃燒起來呢,快快入手然後享受下廚樂吧。

 

http://1cm.life/news_detail.php?nid=2665

Philipp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市安南區有全國面積最大的蘆薈花田,目前正值盛開期,由於今年少雨,蘆薈花開得特別多,一望無際的蘆薈花田,黃澄澄一片,十分漂亮。園主採收不完,乾燥設備也無法消化這麼多蘆薈,即日起開放民眾免費採收。

  • 黃江賜開放他的蘆薈園,供民眾免費採收蘆薈花。(記者蔡文居攝)

    黃江賜開放他的蘆薈園,供民眾免費採收蘆薈花。(記者蔡文居攝)

8甲花田 全國最大

這一大片的蘆薈花田,位於台南市安南區溪南寮一帶,蘆薈田的主人黃江賜,十年前從一株蘆薈一直種到八甲地的蘆薈園,並取名「清新蘆薈園」。他種植的蘆薈採有機栽培,是全國栽種最多的農戶,想看一望無際的蘆薈花田,只有台南才有。

黃江賜說,蘆薈具有消炎的功效,化妝品都會用到它,也可當食材,從葉肉到花苞幾乎全株都是寶,蘆薈花期長達二個月,目前盛開正值採收期。由於今年少雨,蘆薈花開得特別漂亮,也特別多。

可泡茶、炒或燉湯

蘆薈花未曬乾前一斤可賣到一百五十元,乾燥後做成茶包價更高,但他採收不完,任其凋謝也可惜,因此開放民眾免費採收。採收蘆薈花可以泡茶喝,也可食用,像金針花一樣,可與肉絲一起炒或燉排骨煮湯。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5727

Philipp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市安南區有全國面積最大的蘆薈花田,目前正值盛開期,由於今年少雨,蘆薈花開得特別多,一望無際的蘆薈花田,黃澄澄一片,十分漂亮。園主採收不完,乾燥設備也無法消化這麼多蘆薈,即日起開放民眾免費採收。

  • 黃江賜開放他的蘆薈園,供民眾免費採收蘆薈花。(記者蔡文居攝)

    黃江賜開放他的蘆薈園,供民眾免費採收蘆薈花。(記者蔡文居攝)

8甲花田 全國最大

這一大片的蘆薈花田,位於台南市安南區溪南寮一帶,蘆薈田的主人黃江賜,十年前從一株蘆薈一直種到八甲地的蘆薈園,並取名「清新蘆薈園」。他種植的蘆薈採有機栽培,是全國栽種最多的農戶,想看一望無際的蘆薈花田,只有台南才有。

黃江賜說,蘆薈具有消炎的功效,化妝品都會用到它,也可當食材,從葉肉到花苞幾乎全株都是寶,蘆薈花期長達二個月,目前盛開正值採收期。由於今年少雨,蘆薈花開得特別漂亮,也特別多。

可泡茶、炒或燉湯

蘆薈花未曬乾前一斤可賣到一百五十元,乾燥後做成茶包價更高,但他採收不完,任其凋謝也可惜,因此開放民眾免費採收。採收蘆薈花可以泡茶喝,也可食用,像金針花一樣,可與肉絲一起炒或燉排骨煮湯。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65727

Philipp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吃不可的Buffet

根據維基百科,buffet自助餐的起源是八世紀的北歐,當時維京人會在凱旋而歸之時,將各式豐富食物以及酒水盛放在一張長桌,讓與會的賓客自行取用以做為慶祝。

歷史悠久的buffet在台灣也有二三十年歷史,90年代在台灣竄紅的時時樂,可利亞,以及自助式必勝客沙拉吧,也佔據了不少網友兒時的回憶。

在台灣這個美食天堂,buffet自助餐也發展地越來越高級越來越精緻,許多店家紅極一時一位難求,但現在已經品質下滑,被其他新興店家所取代。本次DailyView網路溫度計綜合調查網路聲量以及依照正負情緒比例而產生的好評度,選出Buffet界的霸主!除了聲勢高,更有許多網友的好評加持,絕對具有指標性

Buffet10大餐廳  

拿下全台Buffet霸主寶座的就是今年下半年才火熱登場的寒舍樂廚

來自寒舍餐旅集團的寒舍樂廚,表現完全不輸同集團12廚或是探索廚房,才剛開幕就瞬間引爆南港展覽館周邊的排隊人氣,夯夯夯!排隊排不到,難道不會打電話先定位嗎?對不起,打電話進去都是很困難的!

為什麼這麼夯,因為寒舍樂廚不說別的光是甜點就有70種不同品項,餐廳內還設有兒童遊戲空間,是全家大小用餐的好選擇,最重要的就是只要一般大飯店自助餐的七成價位就能享用高品質的好料理,寫著寫著小編現在就想要去吃。

話說冬天就是吃吃吃的季節,看了本次排行榜之後,鎖定下次大吃大喝的目標吧!

相關進一步報導請看 : http://dailyview.tw/Daily/2014/12/04

文章標籤

Philipp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園咖啡,酥油茶,藏式奶茶,早午晚餐,下午茶
藏式文物家具訂購買賣,活動場地租借、教學
週ㄧ公休放風,遇連假順延
週二~五:1100~2100
週六~日:0830~2100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63巷3 (天母圓環市集附近)

天母塔郭(TAKUO)藏式特色咖啡店  

巷子內的塔郭(TAKUO)藏式特色咖啡店,一看就有藏式FU的設計外觀。

 

行腳於天母中山北路7段,本來要約建築師同學去伯朗咖啡聊是非,拐個彎去巷內停車,居然發現好特別的天母塔郭(TAKUO)藏式特色咖啡店,第一次在台灣看到藏式特色的店,而且還是個咖啡店,原來咖啡也有藏式口味,印象中不都是奶茶嗎??? 哈哈一定要來個嘗鮮才行,反正也要等同學滴。

天母塔郭(TAKUO)藏式特色咖啡店  

有花成本的天花板及燈飾設計,將藏式建築特色從西藏搬了過來。

有花成本的天花板及燈飾設計,將藏式建築特色從西藏搬了過來。

2-3  

入口牆面還有個許願牆,牆上的塗鴉都好Cue,局部特寫分享給大家。

入口牆面還有個許願牆,牆上的塗鴉都好Cue,局部特寫分享給大家。3-2  

1樓內部

1樓內部

4-2

4-3  

2樓內部

2樓內部

6-2  

 

坐在2樓往外面的座位看著下方路上行人,很想向他們說:「阿彌陀佛」…

 

ㄜ,被同學說白癡,他說應該是:「信我者的永生」…

 

挖哩勒!!! 比我還會掰+唬爛…

沒辦法,我和我同學和達賴或班禪都不熟。

 

因為老闆也經營藏式文物家具訂購買賣,難怪店內陳設相當有看頭就讓客倌好好欣賞吧。

因為老闆也經營藏式文物家具訂購買賣,難怪店內陳設相當有看頭…就讓客倌好好欣賞吧。

7-2

7-3

7-4

7-5  

往二樓樓梯間的迷你轉經輪,一定要順時針轉動轉經輪才能保佑順順利利。

往二樓樓梯間的迷你轉經輪,一定要順時針轉動轉經輪才能保佑順順利利。  

 

 

 

 

文章標籤

Philipp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1948年成立以來,AIESEC已累積了65年的經驗,致力於將全球具有潛力的青年人,培養成具有國際視野且負責任的領導者。

AIESEC的願景為「和平與發展人類潛能」。

AIESEC是全世界最大、由大學生及青年獨立運作的非營利國際組織,遍佈超過124個國家與區域,以及擁有超過86,000名會員。透過提供四大 體驗式領導培育計畫,分別為海外實習計畫、海外成長計畫、團隊學習計畫以及團隊領導計畫,交換各國青年促進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不同經濟體系間的深度交 流,培養青年人領導力、國際觀以及跨文化的團隊工作能力,減少誤解帶來的衝突,並且培育這些有國際觀的青年成為未來領導者,進一步促進全球的和平、經濟進 步和社會發展。

我們的體驗式領導培育使年輕人透過不同的經驗探索、發展自我的領導潛能,主要的目的是善用AIESEC台灣所提供的各種經驗培養年輕人的五種特質: 「多元思」、「企業家精神」、「社會責任」、「情緒管理」、「主動學習」,我們相信透過發展這五種特質,年輕人可以成為創造正向改變的種子。

發佈日期:2014年7月25日

AIESEC 全球青年領袖世界大會系列活動
世界地球村博覽會 x 臺灣之夜
Global Village x Taiwan Night

世界地球村博覽會
Global Village

時間:8/16 14:30-18:00
Date:8/16 14:30-18:00
地點:高雄 義大世界 戶外第一停車場
Venue:Kaohsiung EDA worlg

探索世界壹貳肆,創造感動無限次
Explore the World; Spread the Warm

你想像過「世界零距離」的震撼嗎?
臺灣史上第一場 124 國文化饗宴,挑戰南臺灣的熱情
世界風情、異國料理、多國民謠,滿足你對世界的渴望!
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愛心,一起展現社會責任
邀請偏鄉孩童一同參與,影響力無限大!
活動現場還有許多有趣的系列小活動:集點抽獎、趣味投票、來參與活動的小朋友還可獲得

­免費氣球哦!

Can you imagine the power to reach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in just few steps?
124-culture feast - the first time in Taiwan: exotic cuisine, cross-culture ballad, satisfying your desire to experience the world!
Together with the love from the world, demonstrate our social responsibility;
With our special guests from rural areas of Taiwan far away, let’s maximize our impact in every moment!

On this day, there will also be numerous fun activities, such as lucky draws, voting games and free balloons specially for participating children!

台灣之夜
Taiwan Night

時間:8/23 18:00 - 22:00
Date:8/23 18:00 - 22:00
地點:高雄 義大世界 戶外第一停車場
Venue:Kaohsiung EDA worlg

與世界一起,抓住臺灣真實的感動
Capture the Heart of Taiwan

你多久沒有好好體驗臺灣的美?
臺灣人,我們熱情好客、重視文化創新,對美食極致講究。

手創、多元表演和創意小吃,不同的感官體驗就在這一夜!
與來自 124 個國家的世界青年一同從「心」認識臺灣!

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the beauty of Taiwan?
We Taiwanese are proud of treating every guest with hospitality, creating culture innovation and focusing on every details to our mouth-watering delicacies. Get ready to experience the night with all 5 senses through our on-stage performances, local dishes and handicrafts, and learn about Taiwan from the 'heart'!

文章標籤

Philipp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